科技让环保执法有力度有温度
发布日期:2025-01-15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执法模式,不断完善以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执法监管体系,在重点区域大气监督帮扶工作中,发现并推动解决各类环境问题7.2万个……在生态环境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说,生态环境部积极探索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守底线和促发展相结合,帮助引导企业自觉守法,让环保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重点排污单位联网7.1万家,同比新增0.8万家。通过深度融合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测、卫星遥感、用电用能等信息,生态环境部在环保执法中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不断完善线索筛选、问题识别、智能预警机制。
记者了解到,通过新兴技术,生态环境部在2024年大气监督中,发现问题线索准确率超过80%;整合全国11万余条入河、入海等数据与涉水重点排污单位、工业园区、河流监测断面等数据,构建涉水环境执法“一张图”;在江苏等地实行智慧执法监管试点。
赵群英说,为加强源头预防,2024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通过积极运用污染源自动监控非现场监管数据和排污许可数据库,共向1.1万余家重点排污单位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推送自动监测日均值超标预警信息3.7万余条;通过“污染源监控”微信服务号,向3.9万家企业实时开放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异常等数据查询功能,帮助企业及时关注自身排污状况,确保稳定达标。
“这些预警信息集中在事前防范阶段,有效提醒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减少违法风险。”赵群英说。此外,生态环境部突出执法重点,强化差异监管。据介绍,为做到惩教结合、宽严相济,生态环境部实施首违免罚、轻微不罚等政策措施,主动服务和支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4年,全国共实施生态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1万余件,免罚金额15.5亿元。
生态环境部还指导各地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原则上以非现场监管为主。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各地纳入正面清单企业5万余家,对上述企业开展现场检查次数同比下降17%。
据了解,下一步,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将更加注重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既显著提升执法的精准度,又切实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扰。比如,继续运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发现并推送违法问题线索,建设人工智能辅助执法的应用场景;进一步研究拓展用电用能监控、工况视频监控等非现场执法手段,升级完善综合执法监管系统等。
-

人才引擎发力 风沙前沿民勤生态产业双提升
甘肃武威市民勤县沙咀墩规模精准固沙造林示范区内,新栽植沙生灌木长势良好。民勤县林草局高级工程师高峰向年轻的同事介绍“固身削顶”的治沙方法,在这个三面环沙的地方,
发布日期:2025-10-24 -

金口河:林下黄连“苦”转“甜” 生态产业结出共富果
初秋时节,金口河区群山叠翠、云雾缭绕。在金河镇吉星村黄柏现代中药材种植园区内,村民们穿梭于繁茂的林木间,小心翼翼栽种黄连幼苗。这株曾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发布日期:2025-10-24 -

实干驱动产业 技能照亮前程2025年川渝节能环保人才技能大赛决赛盛大开幕
2025年川渝节能环保人才技能大赛决赛在都江堰举行。大赛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节能监管事务中心、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以
发布日期: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