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90244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资讯
联系电话:

15104317771

首页 > 市场行情 > 节能环保产业价值再“加码”|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之六

节能环保产业价值再“加码”|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之六

2025-04-25 16:12    来源:天眼新闻  点击量:29  评论(0人参与)
 

智能充电桩、健身发电设备整齐划一,太阳能照明灯、智能灌溉系统各司其职;生态农场别出心裁,绿树环抱、小桥流水游鱼相映成趣……3月春雨蒙蒙,记者走进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贵州建科院)零碳园区时,现代中透着古朴与匠心的工业建筑之美让人为之惊叹。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大厅获得全国首批、贵州省首个“零碳建筑”。李雪雪 摄 作为贵州省首个“零碳园区”,该园区获得了碳中和园区、零碳园区、零能耗园区等4项认证,作为中建集团唯一代表项目,被国资委纳入“中央企业存量土地和既有建筑盘活利用试点”项目;结构大厅获得全国首批、贵州省首个“零碳建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秉持新发展理念,依托生态优势,贵州着力突破污染物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在绿色建筑、垃圾处置、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增势聚能,加快打造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以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含绿量、壮大产业含金量。
贵州建科研零碳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企业供图 “园区新增3528平方米的光伏系统,实现了园区用电自给自足,每年年发电量57.9万度。”在贵州建科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黄巧玲看来,“零碳建筑”的关键,是从设计到施工全流程的低碳把控。 在“绿色环保建材”研发方面,贵州建科院承担了“中国建筑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方向的建设任务,设置了“机制砂、磷石膏、钢渣粉、砼智控”四个研发板块,开发了“精品机制砂建材、磷石膏建材”等节能环保系列产品。
贵州建科研碳所展示厅内的新型建材。李雪雪 摄 “我们致力于成为贵州建筑行业的绿色标杆,引领贵州建筑行业迈向‘零碳’时代。”黄巧玲说。 从源头实现零碳是大势所趋,而如何通过设备改造、技术攻关、工艺升级等途径,实现“双碳”目标也是主攻方向。 3月13日,在花溪区贵州资源循环再利用静脉产业园贵阳中电环保有限公司(下称贵阳环保),工作人员魏纪琼正一丝不苟地操作垃圾吊进行投料。透过玻璃窗,一个硕大无比的垃圾山矗立在眼前,令人格外震撼。
贵阳中电环保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垃圾吊进行投料。李雪雪 摄 “每天300多辆垃圾车来回穿梭,而垃圾库可存放垃圾3万多吨,仅一抓斗可取10吨垃圾。”贵阳环保副总经理杜仁伟告诉记者,作为贵阳市首个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焚烧发电项目,两期建设总投资12亿元,共有4条日处理600吨生活垃圾焚烧线,日处理2400吨生活垃圾,年处理量达80万吨,覆盖贵阳市约50%的生活垃圾。 “1吨生活垃圾可发电500度——足够三口之家用5个月,全年可发绿电3.5亿度。”杜仁伟深知如何将垃圾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垃圾存放产生的有毒渗滤液,通过生化处理,变成清洁的工业用水,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通过净化系统,采用“SNCR炉内脱硝系统+干粉喷射+半干法脱酸塔+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工艺,确保排放指标达到或优于欧盟及国家排放标准,焚烧后剩余的炉渣综合利用,摇身一变用于制作环保砖、水泥,或成为铺路的原料……
贵阳中电环保有限公司厂区展示。李雪雪 摄 “我们将立足垃圾发电,加快技术攻关和设备数字化升级改造,积极探索上下游产业。”杜仁伟说,当下公司已建成1.3公里的供热管线,将产生的大量蒸汽变成热能供给园区企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在离贵阳环保数百米的地方,贵州天之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天之源)内车水马龙,医疗废物处置、报废机动车拆解、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忙得不亦乐乎。 自2023年3月投产以来,该公司已具备年处理报废机动车辆5万辆、废旧家电550万台、医疗废物10950吨的处置能力。
贵州天之源生产车间内拆解机正在对报废车辆进行拆解
“光是塑料就能细分为几十种不同的品类,家电拆解产物可细分为上百种品类,通过精细化分类真正实现回收利用价值最大化。”贵州天之源经理李登辉说,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全面实施,公司的回收业务显著增长,驶入“快车道”。2024年,企业实现营收2.93亿元,2025年的目标是突破3个亿。 在同样“快车道”模式的新能源产业链上,以铜仁中伟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循环利用为代表的节能环保重大项目成为产业版图的关注焦点之一。

中伟循环生产车间
作为贵州首家获得工信部认定的“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双资质电池回收企业,近年来,中伟股份加速全球电池回收产能布局,建成“电池拆解-梯次利用/破碎分解-综合回收再生”的全流程生产体系。2025年,大龙经开区的中伟循环再次向废旧动力电池材料综合循环及梯次利用领域“加码”,计划投资3.15亿元实施镍金属绿色智能精炼项目,形成20000吨镍精炼产能,预计年产值将达20亿元。

大龙经开区 以龙头带动,产业集聚发展为主攻方向,当前大龙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以正极材料及原辅料、负极材料、综合回收利用于一体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循环产业链。 此外,贵州还加快推进大龙经济开发区及遵义和平经济开发区、松桃经济开发区、兴义工业园、瓮安工业园区5个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粉煤灰、锰渣、磷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集聚利用…… 截至2025年1月,贵州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85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2个。当前,贵州正着力加快绿色工厂、绿色开发区、绿色供应链的打造,向高附加值的领域延伸拓展,抢占绿色发展先机,向着构建贵州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坚实迈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雪雪 编辑 朱登芳 二审 管云
策划 | 三审 岳振
编后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新兴产业一直是区域经济竞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贵州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兴数据等未来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贵州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策划推出“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重点呈现人工智能、新兴数据、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在黔贵大地拔节生长的勃勃生机,敬请关注。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长春市诚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3253号-1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32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