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90244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资讯
联系电话:

15104317771

首页 > 热门资讯 > 【治污攻坚典型案例】绿美大沙河:系统治理生态优,两手发力幸福达

【治污攻坚典型案例】绿美大沙河:系统治理生态优,两手发力幸福达

2023-03-31 00:00    来源:中国环境  点击量:237  评论(0人参与)
 

党的二十大要求,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进一步激励全市各区、各单位、各部门在治污攻坚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加强学习借鉴、互通经验做法,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深圳生态环境”公众号设立【治污攻坚典型案例】专栏,推出近年来深圳市在污染防治攻坚及督察整改领域具有示范性、创新性、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敬请垂注!


案例概述


大沙河发源于阳台山,流域面积93平方公里,全长13.7公里,由北向南流经南山区西丽、桃源、沙河、粤海街道,汇入深圳湾。河水曾一度黑臭难堪,周边居民避而远之。市水务局和南山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对大沙河开展了流域治污和生态提升等综合治理,昔日的流沙河、臭水河华丽蜕变为生态河、幸福河,成为“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的典范,获评“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广东省最生态碧道”。



图片

《大沙河生态长廊绿道》  李丽平 摄



坚持流域统筹,治河向治流域转变

随着大沙河流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上游大学城的建设和下游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壮大,对河道水环境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开展新一轮综合治理。治理工作紧盯河流水质达标目标,按照“源头治理、科学治理、系统治理”的思路,实施截污治污、排水管网完善和生态化改造,探索形成了“十个全覆盖”的治理策略。



图片 正本清源改造全覆盖。把雨污管网延伸到每个小区、每栋楼宇、每家每户,从源头上实施雨污分流。


图片 雨污分流管网全覆盖。全面完善市政管网,打通断头管、补齐缺失管、修复破损管、改造错接管、疏通堵塞管,推进联网成片。


图片 污水处理效能品质提升全覆盖。推进沙河水质净化厂新建提标拓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2.5万吨/日。


图片 暗涵整治全覆盖。开展排口精准溯源整治,打开暗涵截污总口,完成暗涵治理14.2公里。


图片 排水专业化管理全覆盖。全面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创建“污水零直排区”38个。


图片 “散乱污”企业监管全覆盖。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执法“利剑”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图片 点源面源污染防治全覆盖。创新实施涉水污染源分类精细管理机制,布局初小雨调蓄池24万立方米。


图片 水生态环境修复全覆盖。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推进治污、防洪一体实施。


图片 智慧流域管控体系全覆盖。打造智慧流域管控平台,初步实现对“厂、网、河、湖、库、泵、闸”等全要素的智能监管。


图片 深入推进小微水体湖长制全覆盖。全面压实湖长对小微水体的管理保护主体责任,切实巩固提升小微水体治理成效。


坚持生态优先,人水城和谐共治

大沙河在开展排涝治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养护、生态改造、生境重塑”策略,逐步打造出一个舒适、怡人的都市滨河空间。


图片 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构造多种湿地生境。结合大沙河地形地貌基础,营造浅沟浅塘,开展萤火虫、蝴蝶、鱼类等物种复育,设置鸟类活动洲岛,为生物繁衍提供庇护所,提升生物多样性,目前发现鱼类16种、鸟类56种。


图片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打造秀美休闲漫道。设置慢行道、跑步道、自行车道,成为上班族骑行的“通勤道”、运动爱好者的“健身道”。沿河布设智能浴室、书吧、茶吧、母婴室、残疾人卫生间、自行车停放点、休闲坐凳等,使之成为吸引老百姓享用的“休闲道”,为都市生活注入诗情画意。


图片 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在国内率先探索“体育+教育+科技+健康生态”的创新健康运动模式,2018年深圳赛艇协会落户大沙河,成立了大沙河赛艇运动联盟学校,已有近30所学校、近千名学生参与赛艇运动,成功举办“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赛艇联赛”“深圳市企业赛艇友谊赛”等赛艇赛事,引领水上运动新风尚。


图片

《艇进大沙河》  胡泽天 摄



坚持共建共管,多级共管部门联动

大沙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率先探索建立行业与属地相结合的河湖共管机制,将管养权责分配至各级各部门,压实基层责任、发挥部门专长、调动社会力量,协同推动河道管养见实见效。



图片 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管河机制。层层压实各级河长责任,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图片 实行市、区共建共管模式。市水务部门负责河道堤岸和水工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区城管部门负责河道两岸景观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各司其职,合力提升大沙河的生态水平和景观品质。


图片 建立部门联动护河机制。水务、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开展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密切监视河道排污口,共享污染源数据和河流监测数据,开展“利剑”系列环境执法行动,对违法排污行为实施“全天候”监控、“零容忍”打击和“无禁区”追责。


图片 建立“社会共治”机制,设立“沙河·尚”护河志愿服务U站,组建“河小二”护河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巡河、治水宣传、水质监测等多种志愿服务,努力营造共治氛围。


坚持管养分离,河道养护专业化

大沙河还积极践行“两手发力”方针,探索推行管养分离制度,将河道堤防范围内各种设施的维修养护推向市场。


图片 提升河湖管养行业标准化水平。制定《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深圳市河道管养消耗量标准》,据此测算每年养护经费,纳入管理单位部门预算,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产生河道日常管养单位,选择实力较强、有资质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分区域承担河流的维修养护及防洪抢险工作,使河湖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


图片 加强河道精细化管理。借鉴物业公司管理模式,大沙河创新“水利+物业”联合体企业管养河道模式,充分发挥物业在人员渠道、标准流程、精细管控、服务亲民等方面的管理优势,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河道精细化运维管养提供新思路、开辟新路径。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长春市诚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3253号-1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3253号-6